生育帮帮网_生男生女清宫图表|2022生男生女预测表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儿科 > 腹泻

妈妈支招:“对付”宝宝腹泻的防治小窍门

出处:妈妈育儿网日期:2013-01-21 12:22:17编辑:Chen

都说拉扯一个孩子长大不容易,特别是3岁之前,孩子病痛特别多。孩子感冒发烧很常见,孩子腹泻(拉肚子)也是经常遇到的,感冒也好,拉肚子也好,总之这些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妈咪感到棘手的宝宝护理问题。面对宝宝腹泻问题,通过我家宝宝的经历,自我总结了一些防治的小方法,我把他贴出来供各位妈妈参考,希望能对正在为宝宝拉肚子而犯愁的你有所帮助。

我家宝宝是2012年11月份得的腹泻,开始是半夜2点多我听到宝宝哼哼唧唧的哭声,因为没开灯(开灯睡觉,宝宝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,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,卧室内通宵亮着灯,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,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,危害生长发育。)于是赶紧伸手在床头摸索着手电筒,忽然感觉手摸到一团粘糊糊的东西,马上开灯,天啦,宝宝在床上吐了一大堆,把我吓坏了。

起来后把孩子抱着没过多久又开始呕吐,期间给她喂水后也全吐了。而且吐的时候很吓人,感觉就是喷射状了,喝了一点水能吐出一大滩东西来。第二天开始,孩子就开始拉肚子了,呈水样蛋花状,我以为就是普通的拉肚子,用以前的方法对付,首先贴肚脐贴,然后喂思密达和妈咪爱.就这样过了一天,病情仍就没有好转,爷爷强调让我们送医院,拖着不是办法了.

 

妈妈支招:“对付”宝宝腹泻的防治小窍门
 

到了医院,要验血,验尿,验大便,可是正是需要的时候宝宝又没拉,好不容易结果出来了,医生说是急性胃肠炎,有轻度脱水,抗拒吊水的我才知道了严重性.医生先开了补液盐吊瓶还有一针干扰素,没有开抗生素。(抗生素对于轮状病毒是不起作用的。

有些家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,就擅自给患儿使用抗生素,反而使患儿的肠道正常菌群失调,加重腹泻症状,所以不能乱使用抗生素。到医院检查是当务之急,万一孩子得了秋季腹泻,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补充水分。由于腹泻伴有呕吐,宝宝身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大量丢失,会发生脱水和酸中毒。)

打针的时候也吐了,不过还是要比早上好点了。没有了往日的调皮捣蛋,期间吃得很少,很清淡,最爱的牛奶都没给喝,主要以米汤为主,三天后拉屎成型,终于看到久违的硬便便.

宝宝腹泻的经验教训总结 ,孩子莫名的呕吐,在孩子开始拉后,呕吐症状明显减轻,这时就只要给孩子喝补液盐就可以了,这时的护理就是防止生理脱水,给孩子吃调理肠胃菌群、止泻的药。抗生素千万不能碰。这个病无论怎样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,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有耐心,慢慢总会好的。

腹泻是宝宝们最容易患的“小儿四病”之一。宝宝上吐下泻时,妈妈们的心里都很着急,恨不能让宝宝快快地好起来!于是,一股脑儿地给服用各种药。然而,宝宝非但不见好,反而越来越止不住地泻,甚至拖至几个月不愈,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,有时甚至危及生命。为了宝宝平安健康长大,妈妈对宝宝拉肚子的防治及护理应该多多了解——

宝宝拉肚子的原因:

宝宝拉肚子可能是病毒感染(比如胃肠炎)或细菌感染引起的,也可能是寄生虫、抗生素或牛奶过敏等原因造成的,对大一些的宝宝来说,还可能是因为喝了太多果汁。

胃肠炎

胃肠炎(也称为肠胃感冒)是胃和肠道的一种炎症,可以引起婴儿、儿童和成人的腹泻。胃肠炎很常见,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。最常见的病原是轮状病毒,由于腹泻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了这种病毒,好发于秋末冬初。如果你的宝宝拉肚子,并伴有胃痉挛、呕吐、低烧,那很可能是胃肠炎。请注意,如果宝宝吃的或喝的不多,可能会失去很多水分。

细菌感染

严重腹泻(有时伴有呕吐),同时有腹痛、血便、发烧,往往是病毒或细菌(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等)引起的。这种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,但有些也可能非常严重(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类里含有的大肠杆菌引发的感染)。因此,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,就应该带他去看医生。医生会给他做检查,还可能会做大便培养来看看是否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。

寄生虫

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起腹泻。比如贾第虫病(也叫梨形鞭毛虫病)就是由一种寄生在肠道内的、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虫引起。集体生活时寄生虫很容易传播,而且需要特殊药物治疗。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比如更换尿布后勤洗手,是终止寄生虫感染传播的最好方法。

抗生素

如果你的宝宝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发生腹泻,可能与药物有关。告诉医生,看看是否可以换用其他药物或疗法。

食物因素

喝太多果汁(尤其是含有山梨醇和高浓度果糖的果汁)或太多含糖饮料也可能会使宝宝肚子不舒服,大便变稀。给宝宝少吃点这些食物,应该1周左右就能好转。建议不要给6个月以下的宝宝喝果汁,6个月以后,每天果汁的摄入量也不要超过大概113~170毫升。配方奶冲调不当也可能引起宝宝拉肚子,所以当你冲奶时要按比例加水。

相关阅读

编辑推荐

热点关注